猫须/
线纹鳗鲇Plotosus line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Otomorpha / 骨鲱群Ostariophysi / 骨鳔亚群Otophysa / 耳鳔派Siluriphysae / 鲇形总目Siluriformes / 鲇形目Siluroidei / 鲇亚目Ictaluroidea / 北美鲇总科Plotosidae / 鳗鲇科Plotosus / 鳗鲇属Plotosus lineatus / 线纹鳗鲇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鲇形目>鳗鲇科>鳗鲇属>线纹鳗鲇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可群游
实验室可繁殖
中国有分布
简介
  Plotosus lineatus/线纹鳗鲇台译线纹鳗鲶,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猫须,常见的名称还有三毛鱼。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Siluriformes/鲇形目(鲶鱼)鱼类的简略描述。   夜行鱼类,一般有须,是其感觉器官。小体型的可做观赏鱼。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头部略平扁,腹部圆,后半部侧扁,尾尖如鳗尾。头中大,吻部略尖;口开于吻端略下方;口部附近具有四对须(barbels),鼻须一对,上颌须一对,颏须二对。体表无鳞。第一背鳍短,前有坚强之硬棘;第二背鳍及臀鳍与尾鳍连续相接,皆为软条;胸鳍位头部正后方,上缘具数枚锐利的硬棘。背鳍及胸鳍之第一根为具毒腺之硬棘。体背侧棕灰色,体侧中央有两条黄色纵带,奇鳍之外缘黑色。   栖息生态:为少数生活于珊瑚礁区之鲶鱼,也常可发现于潮池、河口域或开放性的沿岸海域。群集性鱼类,平常大多成群结队活动,白天栖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晚上才出来觅食,以小虾或小鱼为食,属夜行性鱼类。当幼鱼出外活动,遇惊扰时会聚集成一浓密的球形群体,称为「鲶球」,以求保护。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自古我国沿海的居民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魟二鱼虎三沙毛」,这三种是令渔民最头疼的鱼类。鱼虎指的是石狗公、狮子鱼之类,而沙毛就是鳗鲶。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部、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韩国、日本,南至澳洲、罗得豪岛皆有发现。台湾各地海域皆有。   渔业利用:一般皆当下杂鱼处理。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一旦被刺到,会引起长达48小时以上的抽痛、痉挛及痲痹等症状,甚至引起破伤风,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易淆物种
线纹鳗鲇 - 猫须 Plotosus lineatus
线纹鳗鲇 - 猫须
  Plotosus lineatus嘴部有与鲇鱼类似的须状结构。
白条锦鳗鳚
工兵鰕虎(幼体) Pholidichthys leucotaenia(J)
白条锦鳗鳚 工兵鰕虎(幼体)
  Pholidichthys leucotaenia(J)嘴部没有须状结构。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