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Plotosidae/鳗鲇科台译鳗鲶科。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Siluriformes/鲇形目(鲶鱼)鱼类的简略描述。
夜行鱼类,一般有须,是其感觉器官。小体型的可做观赏鱼。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分布状况:本科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澳洲及新几内亚的淡水域。中国台湾地区鳗鲶科计有鱼种1种。
形态特征:体延长,头部宽圆,尾部极侧扁而延长,略呈鳗鱼状。吻平扁而圆突;口部附近具有四对须 (barbels)。体光滑无鳞,多黏液。第一背鳍短,前有坚强之硬棘;第二背鳍及臀鳍与尾鳍连续相接,皆为软条;胸鳍位头部正后方,上缘具数枚锐利的硬棘。全世界约10属35种(Nelson, 2006),台湾纪录1属1种(Shen et al., 1993),即鳗鲶。
生态描述:鳗鲶栖息环境可分为咸水或淡水区。多数海产者,喜栖于河口区及软底质海域,仅有鳗鲶属(Plotosus/鳗鲇属)及副鳗鲶属(Paraplotosus)两属是生活于珊瑚礁区之鱼种。属夜行性鱼类,在昼间成鱼则单独或成群躲于礁缘下方。幼鱼出外活动,遇惊扰时会聚集成一浓密的球形群体称为「鲶球」,以求保护。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