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花蛇鳗/
斑纹花蛇鳗Myrichthys maculos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Elopocephalai / 海鲢高群Anguillomorpha / 鳗鲡总目Anguilliformes / 鳗鲡目Congroidei / 康吉鳗亚目Ophichthidae / 蛇鳗科Ophichthinae / 蛇鳗亚科Myrichthys / 花蛇鳗属Myrichthys maculosus / 斑纹花蛇鳗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鳗鲡目>蛇鳗科>花蛇鳗属>斑纹花蛇鳗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钻沙
中国有分布
简介
  Myrichthys maculosus/斑纹花蛇鳗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黑斑花蛇鳗,常见的名称还有巨斑花蛇鳗。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guilliformes/鳗鲡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约800种。类似蛇形,最长达4米,腹鳍退化,部分种类无胸鳍。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全长为头长的13.4-15.8倍;全长为鳃孔位体高的51.9-58.7倍;全长为躯干长的2.8-2.9倍;尾长为头与躯干之1.4倍;头长为吻长之4.8倍;吻长为眼径之1.9倍;胸鳍约为眼径之1.6倍。尾长大于体长,吻端呈白色且较圆钝;上颔稍长,口裂超过眼之后缘;无尾鳍,背鳍起点于鳃裂之前,胸鳍较微小,长度不及其基部;肛门在体之前半部,背、臀鳍在近尾端处结束;上、下颌齿及锄骨齿皆有二列,并且为颗粒状;前上颔骨齿六枚,与锄骨齿分离;沿着体侧具有三列褐色圆形斑块,其中的上列与下列为半圆状,中列则为全圆(接近椭圆状)且最大,并深入背鳍;眼部周遭则被三至四块斑纹所包围。福马林标本,体有三列咖啡色圆班(中列最大),深入背鳍,臀鳍白色。平均脊椎骨组成:4-77-192,总脊椎骨数为196。豹纹花蛇鳗(Myrichthys aki Tanaka, 1917 )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栖息生态:大多栖息于深度约1-260公尺珊瑚礁地区,幼体经常出现于珊瑚礁浅水域,于潮池礁沙混合之处,常可发现其踪迹。白天一般潜伏于沙地或躲藏于石缝中,夜晚才出外活动觅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之热带海域。西起非洲东岸,西至马歇尔群岛,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东太平洋分部于加州至秘鲁沿岸及岛屿。台湾主要产于南部海域。   渔业利用:数量多,具观赏价值,水族博物馆可见。
黑斑花蛇鳗 Myrichthys maculosus 斑纹花蛇鳗  斑点较大个体斑点较大个体
黑斑花蛇鳗 Myrichthys maculosus 斑纹花蛇鳗  斑点较小个体斑点较小个体
黑斑花蛇鳗 Myrichthys maculosus 斑纹花蛇鳗  白天喜欢潜伏于沙地白天喜欢潜伏于沙地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