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鳗鲡Anguilla nebulos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Elopocephalai / 海鲢高群Anguillomorpha / 鳗鲡总目Anguilliformes / 鳗鲡目Anguilloidei / 鳗鲡亚目Anguillidae / 鳗鲡科Anguilla / 鳗鲡属Anguilla nebulosa / 云纹鳗鲡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云纹鳗鲡
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guilliformes/鳗鲡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约800种。类似蛇形,最长达4米,腹鳍退化,部分种类无胸鳍。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无标本。依周伟 (1990) 描述。   体长为体高的17.2倍,为头长的7.2倍,为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垂线间距离的8.9倍,为肛门后长的1.8倍。头长为吻长的5.6倍,为眼径的13.6倍,为眼间隔的5.3倍,为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垂线间距离的1.2倍。   体延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侧扁。头较大,稍平扁。吻端圆钝。眼小,圆形,侧位;眼前缘位于上颌中部之后。眼间隔宽阔,中部略凹。鼻孔每侧2个,前后鼻孔分离,相距甚远;前鼻孔短管状,位于吻端;后鼻孔纵长椭圆状,近眼前缘。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倾斜,后缘伸达眼后缘的下方。上下颌、犁骨具尖细圆锥型齿,排列成带状;前上颌骨-犁骨齿带宽,之间的纵向凹沟明显,前上颌骨-犁骨齿带宽后端远不达上颌骨齿带的末端;下颌齿带亦由一纵沟分开。唇发达。舌游离,基部附于口底。鳃孔较大,侧位,垂直,上角略高于胸鳍基部正中;下角稍向腹面延伸。   体被细长小鳞,5-6枚小鳞相互垂直交叉排列,呈席纹状,埋于皮下,常为厚厚的皮肤粘液所覆盖。侧线孔明显。   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后上方,距鳃孔较距肛门为近。臀鳍起点与背鳍起点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头长。胸鳍较小,外缘微凸,外角略尖。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背臀鳍发达,与尾鳍相连。尾鳍后缘圆。   液浸标本身体的背部和体侧密布不规则的褐色斑块或斑点,腹部浅棕色。背鳍褐色,其余各鳍浅棕色。   大小:无标本。依周伟 (1990) 描述。   体长为体高的17.2倍,为头长的7.2倍,为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垂线间距离的8.9倍,为肛门后长的1.8倍。头长为吻长的5.6倍,为眼径的13.6倍,为眼间隔的5.3倍,为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垂线间距离的1.2倍。   成年个体可长到120cm以上,体重达7.0kg,为产地经济鱼类之一。   生物学:为溯河洄游性鱼类,成体进入淡水,生活于江河干、支流的上游。旱季蛰伏于底泥中,雨季在河流山涧溪流深水处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在产地为偶见种。以小鱼、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寡毛类等为食。成年个体可长到120cm以上,体重达7.0kg,为产地经济鱼类之一。   生境信息:为溯河洄游性鱼类,成体进入淡水,生活于江河干、支流的上游。旱季蛰伏于底泥中,雨季在河流山涧溪流深水处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在产地为偶见种。以小鱼、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寡毛类等为食。成年个体可长到120cm以上,体重达7.0kg,为产地经济鱼类之一。   国外分布:国外印度洋的东非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有分布报道。   国内分布:热带地区。中国仅见于云南怒江水系的南丁河。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