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鳗/
鳗鲡Anguilla japonic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Elopocephalai / 海鲢高群Anguillomorpha / 鳗鲡总目Anguilliformes / 鳗鲡目Anguilloidei / 鳗鲡亚目Anguillidae / 鳗鲡科Anguilla / 鳗鲡属Anguilla japonica / 鳗鲡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鳗鲡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有市售
具食用价值
荤食
中国有分布
简介
  Anguilla japonica/鳗鲡台译日本鳗鲡,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河鳗。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guilliformes/鳗鲡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约800种。类似蛇形,最长达4米,腹鳍退化,部分种类无胸鳍。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呈蛇状,尾部侧扁。头中大,呈钝锥形。口大而开于吻端,微斜裂而达眼后缘下方;下颌略突出于上颌。背鳍和臀鳍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鳍连结成一体而不易区分彼此;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距离短于头长,且背鳍起点至肛门距离约为体长之9%;无腹鳍;胸鳍位于鳃盖后方,略呈圆形。鳞片细小而埋藏于皮下。脊椎骨数为112-119。体表无任何花纹,体背部为深灰色而稍带绿色,腹部则为白色。   栖息生态:属于典型的两侧洄游性鱼类,因其入海产卵的生态习性,又可进一布细分为降河性洄游鱼类(Catadromons fishes),日本鳗的生活史涵盖溪流与海洋。每年秋季时,成熟的日本鳗从河川降海后,最终来到菲律宾东部外海的马里亚纳群岛海域深海产卵,母鱼产完卵后便死亡。卵孵化之后成长为外型与柳叶相似的柳叶鳗(leptocephalus)以利随着黑潮海流长距离漂送,随着漂流时间加长,到了东北亚的台湾、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的大陆棚时,逐渐成长为体型呈流线型的玻璃鳗(glass eel),具备较佳的游泳能力,随后脱离黑潮进入东北亚地区的沿岸水域,等待上溯至河川,幼鳗来到河口域时身上出现色素,成长为鳗线(elver)。鳗线最后进入河川栖息,逐渐成长至黄鳗(yellow eel),经过4、5年之后,长成为银鳗(silver eel),成熟的银鳗最后降海,返回马里亚纳群岛深海域产卵,完成其生活史。日本鳗终其一生大多数时间生存于溪流之中,在溪流中行底栖生活,偏好栖息于泥沙底质的缓水域砾石堆或石缝中。与溪流中较常见的鲈鳗不同,日本鳗在溪流中主要栖息在中、下游以及河口河段。成鱼为肉食性,以小型鱼类、甲壳类等水生动物为主食。亚洲国家包括台湾之日本鳗均来自同一产卵场,即Mariana岛以西之北赤道洋流区 (15°N~140°E) ,卵孵化为柳叶幼生 (leptocephali) 后,展开南北漂流2000公里,约百余日后变态为鳗线 (elver),顺黑潮海流北上,历经30-50天游至菲律宾、台湾、中国及日本东岸之河口溯河而上。   地理分布:成鳗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也可见到少数族群。台湾广泛分布于全岛以及金门的淡水域与半淡咸水域。   渔业利用:野生白鳗已不常见,市场所见之白鳗多为沿海捞捕之鳗线养殖而成的,为台湾外销主要鱼种,以南部养殖较多。近年来鳗线数量日益减少,而有以欧洲鳗替代者。本种以烧烤、煮汤、红烧食之,目前以加工制作蒲烧鳗较多。 鳗鱼保育与管理:每年冬季是台湾沿海渔民捕捞鳗苗的季节,但近年河川鳗鱼数量日益减少,为兼顾渔民生计并使部分鳗苗得以溯河成长,农委会102年9月9日发布「鳗苗捕捞渔期管制规定」,其重点如下: 1.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止,禁止于距岸3海里内海域、潮间带及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捞鳗苗。但有下列情形之ㄧ者,不在此限: (1)于花莲县、台东县海域、潮间带及河口水域捕捞鳗苗。 (2)基于学术研究目的,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 2.于未禁止捕捞期间捕捞鳗苗者,应遵守依国家公园法、野生动物保育法、文化资产保存法、渔业法及其他法令订定保育区、禁渔区之规定。 3.违反规定者,依渔业法第65条第5款规定,核处新台币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锾。 除了管制鳗苗捕捞,让部分鳗苗得以溯河洄游成长,增裕鳗鱼资源外,为了让成鳗降河产卵,同时辅导13直辖市及县(市)政府公告辖属至少一条河川之中下游流域,全年禁止以任何方式捕捞鳗鱼,尤其宜兰县更公告全县境内河川全流域禁止捕捞鳗鱼,以进行鳗鱼栖地保护工作。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