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Cephalopoda / 头足纲Coleoidea / 蛸亚纲Neocoleoidea / 新蛸下纲Decapodiformes / 十腕总目Sepiida / 乌贼目Sepiina / 乌贼亚目Sepioidea / 乌贼总科Sepiidae / 乌贼科Sepia / 乌贼属Sepia pharaonis / 虎斑乌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乌贼目>乌贼科>乌贼属>虎斑乌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中国有分布
具食用价值
简介
  Sepia pharaonis/虎斑乌贼常见的名称还有法老乌贼、法老墨鱼。   常在浅海区产卵,冬季栖于水深100米左右,经济种。   详细资料待补充。
催更
排行榜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特征 胴部盾形,胴长约为胴宽的2倍;雄性个体的胴部背面直至头部背面具许多较密的横条斑纹,状如“虎斑”,雌性个体的胴部背面也具“虎斑”,但偏向两侧,也较稀疏。肉鳍较宽,最大宽度略小于胴宽的四分之一,位于胴部两侧全缘,在末端分离。无柄腕长度略有差异,一般为4>3>2>1或4>1>2>3,吸盘4行,各腕吸盘大小相近,角质环不具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全腕中部的吸盘骤然变小并稀疏;触腕穗镰刀形,约为全腕长度的六分之一,边膜较宽,吸盘5、6行,大小不等,中央者大,其中3、4个特大,其角质环不具齿,小吸盘具小尖齿。内壳椭圆形,长度约为宽度的2.5倍,背面具同心环状排列的石灰质颗粒,肋不明显,腹面的横纹面略呈倒“V”形,线条略有不平,中央有1条浅沟,壳的后端骨针粗壮。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400毫米。   标本测量   头长:25毫米,头宽:40毫米。   胴背长:130毫米,胴腹长:110毫米,胴宽:60毫米。   鳍宽:14毫米。   腕长:第1对腕75毫米,第2对腕70毫米,第3对腕68毫米,第4对腕85毫米。   触腕长:155毫米,触腕穗长:25毫米。   标本测量 ♀   头长:50毫米,头宽:85毫米。   胴背长:280毫米,胴腹长:250毫米,胴宽:140毫米。   鳍宽:36毫米。   腕长:第1对腕90毫米,第2对腕100毫米,第3对腕1 15毫米,第4对腕130毫米。   触腕长:360毫米,触腕穗长:65毫米。   生物学:生物学特性 暖水性较强,主要生活于亚热带和热带海域。冬季在百米左右的深水区越冬,春季集群游来浅水区交配、产卵;在广东近海的产卵期约为4-5月,水温18-24℃,产卵于5-20米水深处。卵子较大,孵化前的卵子长径约27-34毫米,短径约14-16毫米,略呈葡萄状,一端较突,另一端为分叉柄,卵膜为奶油色型,半透明;卵子分批成熟,单个产出,多扎附于柳珊瑚、马尾藻或细枝、细绳上。在繁殖期间,雄体背面的“虎斑”特别鲜明,即所谓的“婚装色彩”,有追偶、争偶等复杂的性行为,并有明显的趋光性。渔民利用其追偶、争偶的习性,使用四角敷网,上缚活的雌体和雄体各一只,放入海中,配以灯光,诱集前来的虎斑乌贼。在南海,本种常与白斑乌贼和拟目乌贼栖居一起。   国外分布: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大洋洲北部、东部和西部,印度近海,红海。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 南海,。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本种体型较大,最大体重可达5公斤,肉厚味美。拖网在几十米水深处捕获,四角敷网在几米水深处诱集捕获。本种群体密集,是南海中产量最大的一种乌贼,中国广东近海年产量达千余吨。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 Voss and Williamson (1971)在中国的香港海域记录了Sepia recurviro-Stra Steenstrup,其基本形态与虎斑乌贼一致。Adam (1939b)曾将Sepia recurvirostra Steenstrup列为存疑种,我们持同样的观点。
 Sepia pharaonis 虎斑乌贼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