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Peronia verruculata没有正式的中文名,暂译为疣状佩隆石磺,常见的名称还有Onchidium verruculatum/石磺[误]、紫色疣石磺。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Gastropoda/腹足纲螺类的通用描述。
腹足纲的动物,顾名思义,其特点就是足从它们身体的腹部伸出,一般就是大家印象中的螺类。它是Mollusca/软体动物门中最大也是最繁盛的一纲,包括有75000生存种及15000化石种。
腹足纲动物的分布也很广泛,从远洋漂浮生活的种类到不同深度及不同性质的海底,以及各种汽水、淡水水域都有它们的分布。也有许多真正征服陆地环境的种类,可以完全在地面上生活,例如Cyclophoridae/山蜗牛科的生物。
腹足纲动物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了大多数感觉器官,包括功能类似眼睛的感光点、负责进食的嘴和触手。足从身体的腹部伸出,为身体的移动提供牵引力,也用于将身体牢固地攀附在附着物上。腹足纲动物除了少数几个类目外,都拥有保护身体的螺壳,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均可缩入壳内。有些腹足纲动物还有一个可以将螺壳开口完全覆盖的“螺盖”,称之为厣,可以为其柔软的身体提供强力的保护。
腹足纲动物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扭转,致使神经扭成了“8”字形,内脏器官也失去了对称性。一些种类在发育中经过扭转之后又经过反扭转,神经不再成“8”形,但在扭转中失去的器官不再发生,身体的内脏仍然失去了对称性。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图谱》:
形态描述:无贝壳,身体呈长椭圆形,体长约48毫米,宽约35毫米,高约20毫米(酒精固定标本)。外套膜革质,微隆起,覆盖整个身体。背部被有许多突起及疏稀的分布不均匀的背眼。背眼突起约11一20组,以12组的较多,每组顶端具有1—4个眼点。肺螺特有的肺腔退化,呼吸孔在身体后端外套膜的下面,背部的后端生长一些树枝壮鳃。背部灰黄色或黑灰色,腹面淡褐色。足部长大而肥厚,头部具触角一对。雌雄同体,雌性生殖孔,在身体后端的肛门附近;雄性生殖器官,在右侧触角下面。
生境信息:通常在潮间带高潮区岩石上爬行,能在较长时间内离开海水生活,以吞食泥沙和硅藻等为食。
国外分布:日本和印度洋也有分布。
国内分布:东海和南海我国海域皆有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