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本婆/
锯尾副革鲀Paraluteres prionur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Tetraodontiformes / 鲀形目Balistoidei / 鳞鲀亚目Monacanthidae / 单角鲀科Paraluteres / 副革鲀属Paraluteres prionurus / 锯尾副革鲀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鲀形目>单角鲀科>副革鲀属>锯尾副革鲀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中国有分布
简介
  Paraluteres prionurus/锯尾副革鲀台译锯尾副革单棘鲀,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假日本婆。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Tetraodontiformes/鲀形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有方形、三角、球形等非流线体型。身体无侧弯能力,运动缓慢。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侧扁而高。吻短,上缘线平直。眼大。鳃孔小,完全垂直,所有开口在体中线上方; 胸鳍在此线下方。耻骨不延伸至体表; 背棘无突起或小棘;尾柄上具向前延伸至臀鳍中央上方的极长刚毛,尾柄每侧具4个倒棘;鳞片发育不好或几乎无鳞,肉眼不易观察,仅染色可见鳞片分布于头上方;腹部侧线与尾柄上每一鳞片具一隆起,无小棘存在,但尾柄鳞例外。背鳍第I硬棘弱,位于眼后缘正上方,棘全长被一延伸至背鳍软条起点之棘膜包住;第二硬棘极小,不易发觉;无腹鳍;无腹鳍膜。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体中央具四条垂直稍斜之黑褐色带,第一条在眼上方,中央两条在体中央自背鳍延伸至腹部渐变细,最末条在背鳍软条后端向下延伸,但不至腹部;第三条褐色带下方有一黑圆点;颊部下方具一较小镶白圈之黑点;头部具许多黑褐色点与细纹。背鳍膜黑色;尾鳍有一半圆形深色花纹;余鳍鳍条白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澄清的泻湖及面海的礁区,一般被发现于水深30公尺内的水域,单独或成对生活。会模拟横带扁背鲀(Canthigaster valentini/横带扁背鲀(日本婆))以欺敌。以卵、腹足类及藻类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马歇尔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台湾除西部及北部外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常见但产量不多,无经济价值。以其艳丽的体色而常被饲养于水族馆中,供人欣赏,是极受欢迎之鱼种。
假日本婆 Paraluteres prionurus 锯尾副革鲀 仔稚鱼 仔稚鱼
假日本婆 Paraluteres prionurus 锯尾副革鲀 幼鱼 幼鱼
易淆物种
横带扁背鲀 - 日本婆 Canthigaster valentini
横带扁背鲀 - 日本婆
  Canthigaster valentini具河鲀毒素毒,背鳍臀鳍较小,背鳍起点不及身体中部的白斑。
锯尾副革鲀 - 假日本婆 Paraluteres prionurus
锯尾副革鲀 - 假日本婆
  Paraluteres prionurus无毒,背鳍臀鳍较大,背鳍起点可达身体中部的白斑。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