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淡水环境 中国特有物种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Neocaridina/新米虾属虾类的简略描述。
第二步足底节外侧有一发达钩状刺,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多呈梨形。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额角(图62a)狭窄而细长,基部1/2略向下方斜伸,末部向前平伸,通常伸至或稍稍的超出第1触角柄或鳞片的末端;上缘基部2/3—1/2具10—17(通常为12—15)齿,基部1—2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末部约1/3左右无齿;下缘末半具2—7齿,末端无齿。头胸甲长于额角,前侧角各具1颊刺。
尾节(图62b)背面具5—6对(通常为6对)背侧刺,后缘略呈三角形,背面中央尖,具一刺突。侧刺约为外后刺长的3倍。间刺3对,以中央1对最为长大,明显地长于侧刺。肛前脊短钝,无刺,亦未见刚毛。
第1触角(图62c)柄刺约伸至眼的末缘,约为第1节的0.69倍,第1节为第2节的2倍,第2节与第3节约等长。第2触角(图62d)鳞片长约为宽的3.8倍。第1颚足(图62h)内肢的外末角钝圆,不具叶状突起。第3颚足(图62i)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末节、末2节和末3节近等长,末节末端的腹缘具有13—14个小刺,顶端爪状。
第1步足(图62i)短而粗,约伸至眼的末端;座节约为长节的1/1.7,长节约为腕节的0.9倍,腕节末端深深凹陷,长为末端宽的1.3—1.4倍,可动指短于腕节,为掌部的1.2—1.3倍,螯长约为宽的2.5倍。第2步足(图62k)较细长,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底节外侧具1大的钩状刺,座节稍长于长节的1/2,长节约为腕节的0.8倍,与螯近等长,腕节末端稍凹陷,较细长,其长为末端宽的5.0—5.4倍,约为指节的2倍,指节为掌部的1.2—1.3倍,螯长约为宽的3.0倍。第3步足两性均伸至第1触角柄第3节的末端,无长短之异,但两性指节、掌节异形。雄性的第3步足(图621)座节约为长节的1/4.5,长节约为腕节的1.5倍,腹缘具3刺,腕节约为掌节的0.8倍,末腹角具1大刺,腹缘中部具1小刺,掌节末端1/5处略形膨大,向末端又渐趋窄,腹缘密布有许多活动小刺,长为最大宽的5.0—5.4倍,为指节的2.5—3.0倍,指节长为宽的3.0—3.5倍,腹缘具8—10个,一般具9个活动小刺,基部的一枚最小,末半的粗大,呈弯钩状;末端具双爪。雌性第3步足(图62m)掌节长为末端宽的8.8—9.2倍,为指节的2.1—2.5倍,末部1/5处不膨大,腹缘亦具许多活动小刺,但比雄性的显著地少,指节较窄而长,长为宽的5.8—5.9倍,腹缘刺数与雄性的相同,但较小而直,末端单爪。第5步足(图62n)约伸至第1触角柄的第2节末端;座节约为长节的1/2.3,长节约为腕节的1.3倍,腹缘具3刺,腕节约为掌节的0.6倍,腹末缘具1小刺,掌节长为宽的12—13倍,约为指节的2.5倍。指节长为宽的6.7—6.8倍,末端呈爪状,腹缘具55—60个小剌,自基部向末部逐渐增大。
雄性第1腹肢内肢(图62o)膨大呈梨形,在充分发育的个体中,长约等于宽,末部背面满布许多钩状小刺,基部的内、外缘各具许多刺状刚毛,内缘基部具一舌状突起,上有许多刺毛;内附肢由内缘中部生出,向后弯曲,其外缘常具数个小刺,内缘末部有数个并立的小钩。雄性第2腹肢雄附肢(图62q)约伸至内肢的中部,长约为宽的3.5倍,呈棍棒状,近内侧中部稍膨大,内侧表面和末端覆盖许多强刺;内附肢由雄附肢的内侧腹面伸出,稍稍超越雄附肢的末端,末端较宽而呈锥状,在内附肢的边缘腹侧排列着许多不等大的刺。
尾肢外肢的端叶缝具10—14(通常为12)个活动刺。
体长 雌性最大体长为26mm,一般为20—25mm,雄性为18—23mm。卵大,卵径为0.76—0.91mm×1.15—1.33mm。
观察标本 1♂(正模),2♂♂,2♀♀(副模),广东紫金蓝塘,1962,Ⅶ;3♂♂,3♀♀,广东五华,1979.Ⅳ.29;4♂♂,4♀♀,广东惠东,1979.Ⅴ.6;2♂♂,2♀♀,福建云宵,1980.Ⅳ.13;2♂♂,2♀♀,福建绍安,1984.Ⅳ.15;5♂♂,5♀♀,福建漳浦石榴,1975.Ⅺ.13;5♂♂,5♀♀,安徽屯溪,1982.Ⅴ.2。
生境信息:生态 生活于山溪中,有时亦在与山溪相通的池塘中生活。
国内分布:广东(紫金、五华、肇庆、惠东),福建(漳浦、绍安、云霄、建瓯、建阳、崇安、政和、松溪),江西(宜丰、彭泽、都昌),安徽(屯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