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鲳/
银大眼鲳Monodactylus argente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Perciformes / 鲈形目Percoidei / 鲈亚目Monodactylidae / 大眼鲳科Monodactylus / 大眼鲳属Monodactylus argenteus / 银大眼鲳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鲈形目>大眼鲳科>大眼鲳属>银大眼鲳
简介
  Monodactylus argenteus/银大眼鲳台译银鳞鲳,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黄鳍鲳。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Monodactylidae/大眼鲳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体圆背高,背鳍臀鳍大而腹鳍小。常分布于入海口,可淡水饲养。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高且极侧扁。口中型;上颌可伸缩;上下颌具小锥状齿带;主上颌骨裸露,无副上颌骨,枕骨上有强大的突起棱骨。前鳃盖骨具锯齿缘,具弧形侧线。体被易落的小栉鳞或圆鳞,鳞片扩展至奇鳍上,颊部及鳃盖亦被鳞。具单一背鳍及臀鳍,背鳍及臀鳍上的硬棘退化,通常覆于皮肤或鳞片之下,其后软条延长呈镰刀状;胸鳍圆形;尾鳍略凹入;稚鱼具腹鳍,但成鱼的腹鳍退化或消失。脊椎骨9-10+14。 成鱼呈银色,只有在背鳍和臀鳍的末稍颜色较暗,尾鳍淡色或偏黄;稚鱼呈银灰色,头部并有两条横越头部的暗带。   栖息生态:属于暖水性的小型鱼类,为群集性的鱼种,喜欢大群游动于岩礁或港湾边的水层,对水质适应性极强,常游入河川下游,既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淤泥性的沿岸活动,用绒毛状的牙齿滤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亚。台湾分布于南部、北部、东北部、西部及小琉球等。   渔业利用:体型小,不具食用价值,但银白的体色为人们所喜爱,水族人士俗称它为银鲳,可用淡水来驯养它,是水族馆的常客,在台湾未污染的河川中,偶尔还可发现它闪耀的身影。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