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Lophiiformes/鮟鱇目鱼类的通用描述。
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多潜伏海底,眼睛几乎无用武之地,懒惰,不善游泳,多靠腹鳍爬行。
鮟鱇鱼口内有锐利而且朝内倾斜的长牙,基本上,被咬中的猎物绝不可能逃走;而且拥有弹性的胃,因此某些种类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鱼类。身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鮟鱇鱼头部上方的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其英文名Anglerfish(垂钓的鱼)也来自于此,而中文名是其音译。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分布状况:本科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中国台湾地区须鮟鱇科计有鱼种1种。
形态特征:雌鱼体短,呈球型;眼小;口大、口裂接近水平,延伸超过眼睛,上下颌等长;体表裸露无棘;具发达之蝶耳骨棘;吻触手短; 背鳍软条3(少为2或4);臀鳍软条3(少为2或4);胸鳍辐射骨3;鳃被架4-5。雄鱼自由生活阶段皮肤裸露;体表有或无色素分布;具前上颌骨棘;骨齿短且强大;上颌具3-6骨齿,下颌具3-9骨齿;嗅觉器官大,距离前鼻孔较远;眼睛略为向前延伸。全世界计5属27种(Nelson, 2006),台湾纪录1属1种。
生态描述:深海鱼类。具明显之雌雄异形的特徵,同一种雌鱼可比雄鱼大9余倍。长成之雄鱼会寄生于雌体上,以雌体的血液为营养来源;雌鱼则利用吻触手诱捕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