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Leucosiidae/玉蟹科蟹类的简略描述。
栖息于泥沙基质区,头胸甲突起均匀,靠近前侧突起呈长锥状。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宽菱形,背腹面均有颗粒,中部两侧有一深沟,末端分两支,略呈“Y”形:内支短,自前胃区至额后,与肝区分开,外支长,自颊区经鳃沟至肠区,中部各区与鳃区分开,肠区甚隆,颗粒较密集,额缘的中央由一“V”形缺刻分成两个宽叶,额不突出,自背面可见口腔末端。前、后侧缘之间有一圆筒状大刺,其末端突然趋尖,呈刺状。表面具细颗粒。后缘两端各有1个突起。
第3颚足外肢粗短,末端呈钝圆形,仅抵达长节基部2/3处,长节近三角形,长度稍大于宽度的两倍,中部有一深纵沟,有绒毛,沟的两侧表面有颗粒,座节中央具一纵行光滑浅沟,沟及内侧表面光滑,外侧有粗大珠状颗粒。
螯足瘦弱,仅较步足略为粗壮,其长度小于头胸甲的两倍,掌节瘦长,基半部较末半部粗,两指细长,但短于掌节,指节垂直张开,内缘有细齿。
步足纤细,以第2对为最长,末对最短。长节、腕节及掌节略呈圆柱形,末3节背缘有光滑隆脊,指节的隆脊两侧有浅沟,密具短毛。
雄性第3胸部腹甲(位于螯足底节之间)具一倒三角形的高突起。雄性腹部长三角形,分为5节(第3至第5节愈合):第1节很短,第2节稍长,愈合节中部隆起,密具颗粒,中部基部两侧有纵沟,沟的外侧更隆起,也有颗粒,第6节长于尾节,尾节长三角形,长为宽的两倍。雌性腹部呈长卵圆形,分为4节(第3至第6节愈合):愈合节表面密具粗颗粒,中部隆起,两侧各具一纵沟,尾节呈三角形。
雄性第1腹肢稍长,末1/3处微弯,外侧有稀少短毛,末对边缘薄,呈透明角质。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20.0 28.0
♂ 19.0 26.0
♀ 22.1 30.0
♀(幼) 9.5 13.0。
生境信息:栖息于水深19—33m的细砂、泥质砂或软泥底。
国外分布: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度,斯里兰卡,东非。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海南、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