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Hydrophis peronii/棘眦海蛇曾被划分为Acalyptophis peronii/佩罗尼棘眦海蛇,常见的名称还有角海蛇、棘毗海蛇[误]。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Reptilia/爬行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表皮厚且覆盖鳞片,可远离水边生活。属变温动物,代谢较低。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头较短小;体粗短;吻鳞宽,明显地大于高;额鳞与顶鳞裂成数枚小鳞。
眶上鳞及其相邻鳞片的后缘常尖出呈棘;腹鳞小,但通身都清晰可辨。
形态描述 依据Smith (1926: 101)及 Tu和 Stringer (1973: 384)描述。
体背灰色或淡棕色,可有暗色横斑,有的横斑向两侧下延并逐渐并窄;腹面白色,或有交错排列的深色斑、点。头短小,吻鳞宽,明显地大于高,额鳞与顶鳞碎裂成数枚小鳞;眶前鳞1—2,眶后鳞3—4,与眶上鳞一起,它们的后缘常尖出成棘;上唇鳞6—7,第3, 4枚入眶;颔片2对,彼此相切。体鳞颈部19—23行,中段23—29行,略呈覆瓦状排列,体后部鳞片宽大于长,具一短棱,成年雄性呈强结节状;腹鳞小,142—206枚,其宽度与相邻的体鳞约相等或略狭窄。
文献记载:Boulenger (1896, 3: 269)报道香港一号成年雄性标本,颈鳞19行,体
最粗部23行,腹鳞157枚。
Tu 和 Stringer (1973: 384)报道,1972年7月,在台湾捕获一号成年雄性标本,全
长 [1164 (1026+138)] mm;头长 29mm,头宽18mm;眶前鳞1,眶后鳞3;上唇鳞7,
2枚入眶;下唇鳞8,前3对与第一对额片相切;体鳞26—26—34行,腹鳞173枚,尾下鳞49;鳞片略呈菱形,覆瓦状排列;通体具45+8个暗色横斑,呈淡棕灰色,其间为白色;腹面灰白色,有淡棕色的条纹。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洋、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
海域。
国内分布:台湾及香港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