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Hydrophis curtus没有正式的中文名,暂译为平颏海蛇,曾被划分为Lapemis curtus/印度洋平海蛇。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Reptilia/爬行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表皮厚且覆盖鳞片,可远离水边生活。属变温动物,代谢较低。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一般体长700 mm左右,最大全长雄性〔960 (870+90)〕mm(广西北
海涠洲),雌性〔875 (796+79)〕mm(海南八所)。头背黄橄榄色至深橄榄色,体黄橄
榄色,具29+4—50+5个深橄榄色宽横斑,在脊部彼此相距1—2枚鳞宽;横斑在体侧
下方尖出呈三角形,有的标本横斑渐细并向腹部延伸,形成完全的环纹;腹部淡土黄色。
头较大,吻突出于下颌;鼻孔位于吻背,左右鼻鳞彼此相切;前额鳞与第二枚上唇鳞相
切,少数标本前额鳞一侧或两侧分裂形成一枚假颊鳞;额鳞短于其到R的距离;眼径
与眼下缘至口缘间距相等;眶前鳞1,个别为2,眶后鳞1(2);前颗鳞一般2,偶有1或3;上唇鳞7, 2—2—3式,最后2—3枚较小;颔片二对,常相切,有的为1—2列小鳞所隔,有的标本颔片分化不明显。颈较粗,直径为体最粗部直径的1/2以上;颈部体鳞雄性23—41行,平均30行;雌性25—37行,平均31行。最粗部体鳞雄性27—43行,平均31行,雌性27—39行,平均37行;体鳞六角形或方形,镶嵌排列,各具一短棱;腹中线两侧各4行体鳞较大,棱亦强,在成年雄性呈强棘状;腹鳞除最前部外,均较相邻的体鳞小,或退化、消失,断续地嵌于体鳞之间;肛鳞略大。
生物学:解剖1974年3月初采于海南八所的2号雌性(743015, 743020)标本,均怀有卵3枚,左1右2,卵径41mm × 21mm—61mm ×16mm。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东印度洋向东经印澳海域到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及菲律宾沿海。
国内分布:福建、台湾、山东(青岛)、香港、海南(莺歌海、夜莺岛、八所)、广
西(北海涠洲、东兴)。
经济意义:可供食用和浸药酒。咬伤病例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