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山蛭
Haemadipsa qomolangma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
Annelida / 环节动物门
Clitellata / 环带纲
Hirudinea / 蛭亚纲
Euhirudinea / 真蛭下纲
Arhynchobdellida / 无吻蛭目
Hirudiniformes / 医蛭亚目
Haemadipsidae / 山蛭科
Haemadipsa / 山蛭属
Haemadipsa qomolangma / 珠峰山蛭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无吻蛭目
>
山蛭科
>
山蛭属
>
珠峰山蛭
特性标签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Annelida/环节动物门
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两侧对称,同律分节。繁殖能力强,能无性生殖,也能有性生殖。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标本采集地 西藏聂拉木县樟木,海拔2300m。 形态 身体圆锥形,前三分之一狭细,后三分之一最宽阔。腹面平坦,尾吸盘的直径较最大体宽要大。体长22-30mm;宽4—5.5mm;尾吸盘直径5—6.5mm。体橙色,背中有一较宽阔的乳白色纵带,其中散有稀少的黑褐色斑点。身体两侧正缘有狭窄的乳白色纵带,与其上方的黑褐色条纹明显区分。在背中线上亦有一条较粗的黑褐色条纹,其前端8节成为断续的黑褐色斑点,从节Ⅸ往后则为连续的条纹,后端止于肛门之前。背部两侧有均匀而密集的黑褐色斑点分布,在前面8节斑点数量较少。腹面橙红色,通常无黑褐色斑点,仅部分个体在后半部的两侧缘有少数斑点,与背侧缘的黑褐色条纹隔着乳白色纵带相对应。体分97环,节I-IV各一环;节V2环;节Ⅵ―Ⅶ各3环(a、=a2=a3);节Ⅷ4环(a1+a2+b5+b6);节Ⅸ―XXIII为完全体节,各有5环(b1+b2十a2+b5十b6);节XXIV3环(b1+b2+a2);节XXV-XXVII各一环。眼点5对,呈圆形突出地排列成弧形,第3和4眼之间多数被多角形小区隔开。体节感觉器不明显,但背、腹体环上的小感觉乳突明显,特别是在身体的后半部更为明显。雄生殖孔位于节Ⅺb5/b6(即第30/31)环沟上,雌生殖孔位于节XIIb5/b6(即第35/36)环沟上,两孔相隔5环。肛门在最后一环与尾吸盘交界线上。在第92—96环两侧缘各有3个发达的三角形耳状突,中间一较小。尾吸盘腹面有辐射肋73—76条,其前缘钝圆,无明显的桃尖形突起。 雄性生殖系统有精巢10对,在节XIII/XIV―节XXII/XXIII。输精管多弯曲,向前伸至节XII而与贮精囊前端连接。贮精囊由细管绕成块状,其末端较粗并连接纺锤形的射精球。射精球通过一短的狭管开口到精管膨腔上。精管膨腔的前列腺部分非常发达,包围在梨形的阴茎囊之外。卵巢囊在节XII后部神经索的两侧,没有明显的蛋白腺。阴道囊粗而短,呈花生状,后面仅达到XV神经节。阴道管甚细,弯曲地伸向节XII的腹神经索之下。
鉴别特征:鉴征 身体圆锥形,腹面平坦,尾吸盘的直径较最大体宽要大。背中有一较宽阔的乳白色纵带,两侧正缘则有狭窄的乳白色纵带。在背中线及两侧缘的上方各有一条黑褐色条纹。背部两侧有均匀而密集的黑褐色斑点分布。腹面橙红色,通常无黑褐色斑点。眼点5对,第3和4眼之间被多角形小区隔开。体节感觉器不明显。贮精囊由细管盘绕成块状,阴道囊粗而短。 分类讨论 本种与穆尔(Moore,1927:273)记述的喜马拉雅山的标本较近似,产地均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其身体的腹面通常较背面的颜色略红,无黑褐色斑点,背中线及两侧缘上方共有3条黑褐色纵纹。穆尔把它归入H.montana是不妥的,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Palni Hills,Madras),其背中部没有淡色的中区,背、腹两面都有很浓密的大块污斑或者是黄、绿色的网状斑纹。穆尔在1924年的原始记述中曾将它误定为H.syIVestris,1927年改定为新种,1977年我国宋大祥始将聂拉木的标本订为新种,并认为穆尔记述的喜马拉雅山的标本应归入这个新种。
国外分布:大吉岭。
国内分布:西藏聂拉木县。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