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乌贼/
柏氏四盘耳乌贼Euprymna berryi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Lophotrochozoa / 冠轮动物总门Mollusca / 软体动物门Cephalopoda / 头足纲Coleoidea / 蛸亚纲Neocoleoidea / 新蛸下纲Decapodiformes / 十腕总目Sepiida / 乌贼目Sepiolina / 耳乌贼亚目Sepioloidea / 耳乌贼总科Sepiolidae / 耳乌贼科Sepiolinae / 耳乌贼亚科Euprymnini / 四盘耳乌贼族Euprymna / 四盘耳乌贼属Euprymna berryi / 柏氏四盘耳乌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乌贼目>耳乌贼科>四盘耳乌贼属>柏氏四盘耳乌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钻沙
中国有分布
简介
  Euprymna berryi/柏氏四盘耳乌贼台译目斗仔,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紫金乌贼,常见的名称还有浆果短尾耳鱿。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Mollusca/软体动物门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体软,无内骨骼,大多数不分节。Animalia/动物界第二大门,约13万种。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特征 胴部圆袋形,长宽之比约为10:7;体表具很多色素点斑,其中有一些较大,紫褐色素明显。肉鳍较小,略近圆形,位于胴部两侧中部,状如“两耳”,长度约为胴长的五分之二。无柄腕长度略有差异,腕式一般为3>2>4>1,雄性第2、4对腕吸盘两边者特大,约为中间吸盘的2、3倍,雌性各腕吸盘大小相近,数目多,一般每腕为100个左右;腕吸盘4行,角质环不具齿,雄性左侧第1腕茎化,较右侧对应腕粗短,基部吸盘较稀疏,其中后部边缘生有l,2个突起,茎化腕顶部为2、3行膨大突起,突起的顶端具小吸盘;触腕穗稍膨突,短小,约为全腕长度的六分之一,吸盘极小,约10余行,细绒状。内壳退化。直肠两侧各具一个颇大的马鞍形腺体发光器。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50毫米。   胴长3毫米的稚仔,基本形态近似成体,体表较大的色素斑比成体要相对大一些。腕式为3>2>4>1。   标本测量 ♀   头长:20毫米,头宽:25毫米。   胴背长:42毫米,胴腹长:38毫米,胴宽:28毫米。   鳍长:17毫米,鳍宽:13毫米。   腕长:第1对腕35毫米,第2对腕40毫米,第3对腕44毫米,第4对腕37毫米。   触腕长:94毫米,触腕穗长:15毫米。   生物学:生物学特性 暖水性浅海生活种类,栖居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主要营底栖生活,也有短距离的生殖洄游,在底栖生物拖网中比较常见。稚仔有一定时期的浮游生活阶段,常被采获于表层水平拖网中。外套腔内的腺体发光器,生活有许多发光细菌,能进行细胞外发光。   国外分布:日本群岛南部,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安达曼群岛,斯里兰卡海域。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 东海,南海。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 自Euprymna morsei建立后,在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发现与Euprymna morsei近似,但有不同的类型,一些学者仍把它看成是Euprymna morsei。Sasaki (1929)根据雄性腕吸盘中特大吸盘分布的不同位置,建立了F.uprymn berryi新种。Voss (1963)将分布于菲律宾群岛海域的“Euprymna morsei”作为存疑种;Voss and Williamson(1971)在香港的头足类中采用了Euprymna berryi这一种名。在我们所检查的一系列黄海、东海和南海标本中,Euprymna的两种类型,不仅雄性特大腕吸盘的分布位置不同,而且雌性每腕的吸盘数目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地理分布上,日本大体以东京湾为界,我国大体以舟山群岛为界;以北为morsei型,以南为berryi型。泷等(1967)、奥谷(1973a)和泷(1981)合并了两者,仅使用Euprymna morsei一名,但未加订正说明。基于两者在形态、分布上的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还是将两者独立为“种”较宜。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亮色亮色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暗色暗色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伪装于碎屑伪装于碎屑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伪装于砂石伪装于砂石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正面正面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游动状态游动状态
紫金乌贼 Euprymna berryi 柏氏四盘耳乌贼  埋沙状态埋沙状态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