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Mammalia / 哺乳纲Theria / 兽亚纲Eutheria / 真兽下纲Laurasiatheria / 劳亚兽总目Carnivora / 食肉目Caniformia / 犬型亚目Arctoidea / 熊型下目Pinnipedimorpha / 鳍足小目Phocoidea / 海豹总科Phocidae / 海豹科Phocinae / 海豹亚科Erignathini / 髯海豹族Erignathus / 髯海豹属Erignathus barbatus / 髯海豹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食肉目>海豹科>髯海豹属>髯海豹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有分布
简介
  Erignathus barbatus/髯海豹常见的名称还有髭海豹。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Mammalia/哺乳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胎生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 髯海豹体型大,成体体长2~2.5 m,雄性体重250~300kg雌性可超过425 kg。由于它们的头小,前鳍肢相对较短,使身体显得更长。头圆而略窄,两眼相对较小并靠近。嘴吻宽而肉质,两鼻孔远相隔。触须很多,长而密,呈淡色,不像其他北极的海豹类那样呈念珠状。潮湿时的触须是直的,干时,顶端向内卷曲。“髯海豹”之名即来自此特别显著的大胡子。前鳍肢短,相对较宽,呈方形,或略似圆形。各趾等长或第三趾稍长,爪很结实。髯海豹有4个可收缩的乳头,而不是2个。这是它与其他所有北极海豹类的差别。   成体灰褐色,上部的颜色较体下面的略深。面部和前鳍肢常为铁锈色。仔兽具长、暗色、卷曲的毛衣,从背部至头顶有多至4条浅色的横带。嘴吻及两眼周围为灰色。有时在两眼之间有1条起自头顶的浅黑色条纹。   头骨厚实,宽而较短,无矢状脊。腭更弓更高,吻突部宽而圆。眼眶大,无眶上突。两鼻骨向后插入两额骨之间。鼓泡膨大,由外鼓骨和内鼓骨共同组成。乳突骨不甚发达,与颧突交错相接,未愈合。各上门齿不具横沟,下颌第一后犬齿具4个齿尖。   齿式:Ⅰ 3/2,C 1/1,PC 5/5.。   鉴别特征:成体体长2~2.5 m,触须很多,长而密,从背部至头顶有几条浅色的   横带;前鳍肢末端方形至圆形,各趾等长或第三趾稍长。具2对乳房。   生物学:髯海豹在北极呈环极分布,一般在北纬80°以南。也栖息在一些亚北   极的区域,如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及西北大西洋,南达圣劳伦斯湾。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冰上,居留在水较浅有流冰的区域,这些区域常形成开阔的冰间的水道和冰间湖。在有些地区,已知髯海豹登到岸上并上行至溪流;或远离流冰和陆地,在远洋生活一个长时期。髯海豹在北极和亚北极呈小片状分布,常见于沿岸海域。它们喜在流冰上生活。   有些种群终年居留在原地,其他种群夏季随着后退的流冰北去,晚秋和冬季随流冰的推进再向南返回。髯海豹一般独居,很少与其他个体登上同一块流冰。但在春季和初夏时可见到在冰上的小群髯海豹。登到冰上的髯海豹总是面向着水,距离水很少超过一个身位。   最大年龄约20~25龄。雄性在6或7龄达性成熟,雌性在5龄左右达性成熟。交配在雌性离开其仔兽的前后进行。妊娠期约11个月。繁殖的高峰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雌性在小浮冰上单独地产仔。仔兽出生时平均体长约1.3 m,重约33kg。白色胎毛在出生前已经脱掉,初生幼仔被有柔软的银蓝色至银褐色的毛。仔兽的哺乳期约为18~24天,断奶时体重已有约110kg。幼体可漫游到远在成体的分布区以南的海域。   髯海豹主要摄食底栖生物,触须可帮助它们在柔软的底质中找到食物。它们食北鳕Boreogadus saida、杜父鱼科 Cottidae、拟庸鲽 Hi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 等鱼类,也食蟹、虾、软体动物、头足类等无脊椎动物。多数潜水的深度不到100 m,成体最大的潜水记录接近300 m。数月龄仔兽的潜水记录超过488 m。   髯海豹是北极的重要生物资源,阿拉斯加、格陵兰、以及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都有商业规模的捕猎业,每年捕杀数千头。全世界的种群数量估计有几十万头。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北极,亚北极。   国内分布:东海:上海(崇明岛)、浙江(宁波、平阳),在东海发现的均系漫游个体。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