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斑/波纹石斑鱼Epinephelus ongus
简介 Epinephelus ongus/波纹石斑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波纹斑。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Serranidae/鮨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浮游生物为食的海金鱼,食肉为生的生猛石斑鱼均在此科。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2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平坦。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4列。鳃耙数8-10+15-18,随着成长而逐渐退化。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8-53;纵列鳞数95-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4-16;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约等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幼鱼体褐色,散布许多小白点,随着成长渐变成短白线纹,且有许多圆形成不规则的白斑块夹杂其中;头部褐色,散布许多小白点,尤其是头背部;上颌沟黑色;奇鳍后端黑而具白缘。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沿岸浅岩礁或珊瑚礁区,亦会出现于河口区。通常被发现于5-25公尺深之洞穴或岩缝间。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斐济,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台湾东北部海域有产。
渔业利用:具经济性之食用鱼。一般渔法以延绳网及一支钓捕获。清蒸食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