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角犁齿鳚
Entomacrodus epalzeocheilos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Blenniimorphae / 鳚形总目
Blenniiformes / 鳚形目
Blenniidae / 鳚科
Salariinae / 凤鳚亚科
Entomacrodus / 犁齿鳚属
Entomacrodus epalzeocheilos / 触角犁齿鳚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鳚形目
>
鳚科
>
犁齿鳚属
>
触角犁齿鳚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Entomacrodus epalzeocheilos/触角犁齿鳚
台译缨唇间颈须鳚。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Blenniiformes/鳚形目
鱼类的简略描述。 细长形小鱼,背鳍连续。嘴很大,许多种类头部有多个“触须”。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延长形,稍侧扁,似圆柱状;头钝短。头顶无冠膜;颈须、鼻须掌状分支;眼上须羽状分支。上唇全具锯齿缘,下唇平滑,齿骨具一犬齿。D. XII-XIII, 15-16; A. II, 16-17;P. 14;V. I, 4。背鳍具深缺刻,最后一棘极小,背鳍与尾柄相连,臀鳍不与尾柄相连,在臀鳍棘部与前二软条各鳍条末端膨大;尾鳍鳍条分叉。 雄鱼眼后方有黑斜线,上唇与吻间有间隔黑白色横纹,头下方具Λ形纹,体侧有6对不明显的暗横带;背鳍棘部有黑白斑,软条部具斜或不规则的暗线及白线;臀鳍黑色,鳍缘白色;尾鳍有3-4条黑色带;胸鳍灰黑色,基部有黑带;腹鳍灰黑色;雌鱼同雄鱼,但色带较淡。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珊瑚礁的浪拂区缘,以藻类、碎屑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台湾、印尼、澳洲及密克罗尼西亚等。台湾分布于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仅具学术研究价值。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