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Chaetodontidae/蝴蝶鱼科的鱼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蝶鱼。
珊瑚礁鱼类,常有黑色伪眼,眼常有黑带穿过。有许多珊瑚杀手。
详细资料待补充。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分布状况:本科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到热带的海域,但绝大多数生活于印度-西太平洋,尤其是珊瑚礁区海域。中国台湾地区蝴蝶鱼科计有鱼种46种。
形态特征:体呈菱形或近于椭圆形,且十分侧扁。口小,端位,略可伸缩;颌齿细长,在上下颌形成刷毛状之狭长齿带。前鳃盖骨平滑,但幼鱼可能具有锯齿或被有突棘。体被中或小型之弱栉鳞或圆鳞。侧线完整,呈弧形,但不明显。幼鱼之头部,因长有骨质板,而被称之Tholichthys。背鳍连续,硬棘部和软条部间有浅缺刻;腹鳍胸位,具腋鳞;尾鳍一般截形或圆形。全世界计11属约122种(Nelson, 2006),台湾纪录6属46种。
生态描述:蝴蝶鱼的幼鱼头部因被有骨质板,而被称之棘盾幼生,随着成长而消失;成鱼前鳃盖骨为平滑状,但有些种类的幼鱼是具有锯齿或被有突棘,长大后即消失了。大部份蝴蝶鱼属于日行性鱼类,觅食时,或群游,或成对,或独 游者。食性变异大,有的从礁岩表面啄食躲藏在缝隙里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及藻类,有的在水层中捡食浮游动物,有的只吃活珊瑚的水螅虫等。体色亦会随成长而有所变化,而其中之共同点为:小鱼在背鳍或身体后方通常长有一伪装用的眼斑,随着成长而消失,其目的是用来蒙骗掠食者,使其误把尾部当做头部攻击,而争取逃走的机会;其次为大部份蝴蝶鱼具一条黑色纵带贯通眼睛,这也是欺敌的一种视觉效果。蝴蝶鱼因具有悦人的体色及优雅的泳姿,是热门的水族养殖宠物之一,但碍于它们生活史中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漂流期,而使得人工繁殖不易成功。更由于滥捕之结果,海中之现存量已大不如前,是亟待保育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