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龟/
蠵龟Caretta carett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Reptilia / 爬行纲Anapsida / 无孔亚纲Testudines / 龟鳖目Cryptodira / 曲颈龟亚目Chelonioidea / 海龟总科Cheloniidae / 海龟科Caretta / 蠵龟属Caretta caretta / 蠵龟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龟鳖目>海龟科>蠵龟属>蠵龟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IUCN易危
简介
  Caretta caretta/蠵龟台译赤蠵龟,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红海龟。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Testudines/龟鳖目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包含海龟与陆龟,接近300个种。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鉴别特征:海生。头背及体背均覆以对称的鳞片。前额鳞两对。肋盾一般5对,椎盾5—6枚,均镶嵌排列。第一对肋盾与颈盾相接。体背棕红色。   形态描述:依据东海及东海外海的9号标本描述:体形较大,背甲长740—870毫米,宽530—700毫米,壳高272—330毫米。呈心形,末端尖狭而隆起。   头较大,宽127—180毫米,头背鳞片对称排列,前额鳞两对,其间常有1枚小鳞。顶鳞大,单枚,后缘中线常有纵裂纹。额顶鳞4—7枚;眶后鳞3—4枚,两颚相向钩曲,上颚稍长于下颚。下颚边缘无齿状突。下颚腹侧各有3—4枚颏片。   体表盾片镶嵌排列。颈盾宽短,单枚。个别标本分裂为二。椎盾5—6枚,肋盾一般5对,偶有一侧为4或6枚者。除间或有一侧肋盾为4枚而不与颈盾相接外,正常情况下第一对肋盾与颈盾相接。缘盾12对,仅1号标本为13对。最后一对缘盾间常有凹缺,与相邻缘盾一起略呈锯齿状。甲桥具3对下缘盾,其后缘无孔。四肢桨状,前肢前缘长430—850毫米,后肢前缘长270—350毫米,均具1—2爪。前肢前缘有一列起棱的大鳞,余皆不规则。头背棕红色,头侧淡棕色,头腹及颚黄色。颈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背甲棕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黑色斑纹。腹甲色浅,呈柠檬黄色,无斑纹。四肢背面亦为棕红色。   周开亚(1964)报道江苏近海的4号蠵龟标本,其背甲长692—825毫米,重54—95.2千克。其中一号标本在两对前额鳞问有2枚小鳞。Pope(1935)记录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馆所藏3号标本No.2580(福州),No.2581(黄浦江)背甲长1014—1027毫米。而No.2579(福建)背甲长880毫米,肋盾右侧7枚,左侧6枚,有可能为丽龟。   大小:体形较大,背甲长740—870毫米,宽530—700毫米,壳高272—330毫米。呈心形,末端尖狭而隆起。   生活习性:有的学者(如A.Carr,1963)认为,蠵龟可区分为两亚种:太平洋蠵龟   Caretta caretta gigas及大西洋蠵龟Caretta caretta caretta。   国外分布:太平洋,印度洋温水水域,是海产龟类中分布最北和最南的种类。栖息于大陆架,有时可进入海湾、河口及咸水湖。   经济意义:蠵龟卵、肉均可食,但不如海龟味美。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蠵龟肉去风热,利肠胃;蠵龟血可治中刀、箭毒;皮除可治血疾及中刀箭毒外,还可解药毒,蛊毒。   蠵龟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亦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其它信息:77-80。   经济价值:蠵龟卵、肉均可食,但不如海龟味美。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蠵龟肉去风热,利肠胃;蠵龟血可治中刀、箭毒;皮除可治血疾及中刀箭毒外,还可解药毒,蛊毒。   蠵龟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亦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