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Carcharhinidae/真鲨科鱼类的简略描述。
第一背鳍较大,胸鳍在腮裂位置之后,通常无喷水孔,多为胎生。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型。头宽扁。尾基上下各具一凹洼。吻短而圆钝。眼圆,瞬膜发达。前鼻瓣发达,具一宽三角形突出;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弧形,口闭时上下颌紧合,不露齿;上颌齿侧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尖略外斜;下颌齿较窄而直立,边缘具锯齿,基底宽。喷水孔缺如。背鳍2个,背鳍间存在隆脊,第一背鳍中大,鳍高大于基底长,起点与胸鳍内角相对,后缘深凹,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稍后于臀鳍起点,后缘斜直,后角尖突;胸鳍大型,镰刀形,后缘稍凹,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端;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着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钝尖。体背侧灰色,腹侧灰白;除腹鳍外鳍尖均为黑色;胸鳍内角亦为黑色。
栖息生态:栖息于温、热带近海和外海中、底层水域的大型鲨类。通常巡游于大陆棚或岛坡边缘的海域,除幼鲨活动于较浅水域外,一般皆活动于80-225公尺深处。主要掠食硬骨鱼,其它鲨类、魟类及乌贼等。胎生,一胎可产下3-15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70-90公分。
地理分布:分布于全球各温、热带水域。台湾东北海域可见其踪迹。
渔业利用: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