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尖鼻鲀
/
花冠扁背鲀
Canthigaster coronata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
Tetraodontiformes / 鲀形目
Tetraodontoidei / 鲀亚目
Tetraodontidae / 鲀科
Canthigaster / 扁背鲀属
Canthigaster coronata / 花冠扁背鲀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鲀形目
>
鲀科
>
扁背鲀属
>
花冠扁背鲀
特性标签
简介
Canthigaster coronata/花冠扁背鲀
台译花冠尖鼻鲀,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角尖鼻鲀。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Tetraodontidae/鲀科
鱼类的简略描述。 没有腹鳍,游速不快。淡水海水均有,食性多样,部分种类有毒。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测量标本1尾,体长65 mm,采自福建、台湾浅滩。 背鳍10;臀鳍9;胸鳍16。 体长为体高2.5倍,为头长2.5倍。头长为吻长1.6倍,为眼径4.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倍。 体长椭圆形,很侧扁,上枕骨区突出,呈棱脊状突起;尾柄短而高,侧扁。腹部中央自口后部下方至肛门前方有一棕褐色棱褶。头中大,尖突,背缘斜直,头长几等于鳃孔至背鳍起点的距离。吻较长,尖突,背缘在眼与鼻孔间微凹。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中央稍凹入,为眼径1.5倍。鼻孔甚小,每侧一个,位于眼下缘前方,距吻端为距眼的1.9倍。口小,前位。上下和各具2个喙状牙板。唇稍厚,下唇两端向上弯曲。鳃孔中大,侧中位,位于胸鳍基底前方,弧形,稍倾斜。 头体背面、侧面及尾部均光滑无刺,体腹部眼下方至肛门分布细弱小刺。侧线微细而不明显。 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后上方,小圆刀状。臀鳍一个,与背鳍几同形,起点在背鳍基底稍后下方。胸鳍宽短,近方形、侧中位,上部鳍条较长,后缘圆形。无腹鳍。尾鳍宽大,截形,后端稍圆。 体背部侧面及腹部呈肉色,头部及体背部有4条棕色向后斜行横带,横带下垂短,仅达体侧中部,上部宽,下端细而尖形;头一条在头部眼周围;第二条在胸鳍上方,自背部上缘至鳃孔前缘;第三条在背鳍前方;第四条在尾柄上方。头部横带后缘及其余3条横带前后缘均有黄色边缘,其黄色边缘上有一行间隔排列的蓝色小斑。颊部下方亦有1~2条纵走黄色线纹,线纹两侧边缘各有一行间隔排列的蓝色小斑。眼前和眼后方各有3~4条黄褐色相间辐射条细纹。成鱼颊部2条黄线延至尾柄末端,各黄线上均镶有一行间隔排列的蓝色小斑点。尾鳍上亦有5~6条黄色纵走排列形成的细条纹。各鳍均浅肉色。 苏锦祥在《福建鱼类志》(1985: 616~617)中以横带扁背鲀Canthigaster valentini的名称描述了本种。本种与横带扁背鲀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背部4条鞍状横带纹短而齐,未越过体侧中部,横带边缘各嵌有一黄色细条,黄色细条均镶有一列蓝色小斑;后者背部4条鞍状横带,中间2条较长,超过体侧中部到达腹部中下方,横带无黄色边缘,但头和体侧中部有多行纵向排列的棕色小斑点。
生物学:花冠扁背鲀为暖水性小型鱼类,个体较小,大的可达200mm。常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浅水静水海域,摄食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和鱼类。
国外分布:分布于西至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至日本南部海域,南至澳洲昆士兰沿海。
国内分布:我国产于台湾海峡和台湾沿海。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