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和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和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宽大于长,背部隆起,表面光滑。前半部具一些小突起,有些突起稍大,但不明显,中部各区的两侧有纵沟。额窄,分两个齿突。眼窝缘有颗粒齿及两条缝,眼柄粗短。前侧缘长,呈弧形,具细锯齿,盾状部发育好,具4个锐齿和3枚叶状齿,齿缘具颗粒。后缘窄,分3个不明显的突起,每个突起边缘及表面均有细颗粒。螯足不对称,长节近末端具一环形隆脊,此脊分不明显4叶和软毛。腕节边缘尖锐有颗粒,掌节背缘有7—9枚锐齿,外侧具不明显突起,内侧面光滑,近中部具一纵列密的短绒毛,外侧面上部有不明显小突起,下部表面光滑,近边缘有一列6—7枚突起及细颗粒,腹内缘有1—2列细颗粒,较大螯足两指合拢时基部有空隙,可动指基部具1枚指状突起,末部有几枚小突起。不动指基半部有3枚臼齿,末半部有4个钝齿。较小螯足两指合拢时无空隙,内缘均有钝齿。
步足侧扁,短小,各节表面光滑,全部藏于盾状部之下。
两性腹部均为锐三角形,雄者第3至第5节愈合,雌者分为7节。
雄性第1腹肢基部末1/3弯向外前方,末部有两齿,末端突出。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87.0 131.0
♂ 81.0 127.8
♀ 75.0 110.5
酒精标本颜色 头胸甲背面有纵列紫红色斑纹和圆斑,掌节内外侧及腕节外侧面均有同色斑纹。
生境信息:栖息于浅水30—100m的泥砂、细砂或碎壳底。
海拔范围:栖息于浅水30—100m的泥砂、细砂或碎壳底。
国外分布: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切斯特菲尔德群岛,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塞舌尔群岛,马达加斯加,南非和阿拉伯湾。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东海及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