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和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和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近似三角形,背部甚隆,前2/3背面具较大的突起和短毛。后1/3具鳞状突起,胃一心一肠区及鳃区之间各有1条纵沟,肝区和额后深凹。额厚,分为两钝齿。前侧缘具13枚三角形小齿,后侧缘向后侧扩展,具6叶,边缘具珠状颗粒,后缘有3个微弧形,也具珠状颗粒。
螯足不对称,右螯大,较大螯足掌节前缘有6枚锐三角形齿,外侧上部具小突起,下部表面具粗颗粒,下缘有珠状颗粒,延伸到不动指基部,可动指背缘脊状,外侧基部呈指状突起,不动指基部具一椭圆形突起,近中部有一大臼齿,其余具4齿。
雄性腹部分为5节(第3至第5节愈合):第1节很短而宽,中部较两侧更短。第2节长度为第1节长度的两倍,其中部两侧各具一纵沟,分为3个突起,愈合节基部1/3宽于末2/3。第6节宽大于长,尾节呈锐三角形,雌性腹部与雄性腹部相似,但外形略宽于雄者,共分7节,尾节近似三角形。
雄性第1腹肢基部粗壮,基部粗,向末端逐渐变细,中部稍弯,近末端表面具小齿;第2腹肢瘦长,稍弯,近末端有一小突起。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36.5 46.2
♀ 36.0 48.0
♀(幼) 14.2 17.5。
生境信息:栖息于水深10—160m的砂、泥、碎壳底或珊瑚礁中。
海拔范围:栖息于水深10—160m的砂、泥、碎壳底或珊瑚礁中。
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亚丁湾,马绍尔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夏威夷群岛,萨摩亚群岛,留尼汪,红海,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苏丹,莫桑比克,南非。
国内分布:中国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