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梅鲷
Caesio caerulaurea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
Lutjaniformes / 笛鲷目
Caesionidae / 梅鲷科
Caesio / 梅鲷属
Caesio caerulaurea / 褐梅鲷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笛鲷目
>
梅鲷科
>
梅鲷属
>
褐梅鲷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Caesio caerulaurea/褐梅鲷
台译乌尾鮗。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Lutjaniformes/笛鲷目
鱼类的简略描述。 呈纺锤或长椭圆形,前颌骨稍能伸缩,背鳍连续。多为夜行性。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2.9-3.4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前上颌骨具一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带状细齿。鳃盖后缘具一枚小钝棘,前鳃盖无锯齿。体被中小型栉鳞;头背前鳞左右不相连而留下一窄的裸露区域;侧线完全且近于平直,侧线鳞数65-70。背鳍硬棘X,软条15;臀鳍硬棘III,软条12;胸鳍鳍条20-22。体背蓝色,腹面银白或淡或带红色光泽。体侧具一条金黄色纵带。胸鳍基部具黑色斑块;尾鳍上下叶各具一条黑色纵带。本种鱼分类上仍有歧见,现依据 Nelson(1994)将其置于笛鲷(Lutjanidae)科中的乌尾鮗亚科(Caesioninae)。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沿岸较深的泻湖或礁石区陡坡外围海域,性喜大群洄游于中层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时间持久。属日行性鱼类,昼间在水层间觅食浮游动物,夜间则于礁体间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之热带海域,西起非洲东岸、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亚。台湾各地岩礁或珊湖礁海域均有产,是常见之种。 渔业利用:一般以围网、流刺网或一支钓捕获。肉质不错,是市场常见之食用鱼,以煎食或红烧食之。
成鱼
大型个体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