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Bodianus izuensis/伊津普提鱼台译乌尾狐鲷,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伊津狐,常见的名称还有薄荷狐、伊津狐鲷。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Trochocopus/普提鱼桨斑亚属鱼类的简略描述。
亚属名得于模式种Bodianus opercularis/盖普提鱼(红糖果狐)鳃盖上的圆形桨状斑点。该亚属成员鳃盖上有明显的黑点;背鳍和臀鳍的后尖呈圆形;尾鳍和胸鳍通常呈圆形;体型较小,最大长度约6~18cm。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长型,侧扁。头部背面轮廓稍凸;吻长为头长的 26-27%;与双斑狐鲷 (Bodianus bimaculatis)极为类似。上下颌突出,前侧具 4强犬齿,上颌每侧具一大圆犬齿。颊部与鳃盖被鳞;下颌无鳞。D. XII, 9-10;A. III, 12; P. 16-17; L.l. 32;G.R. 4-5+10;体背呈红色,腹侧银白色而带有黄色,体侧具2-3条黑纵带,有时散开成点状纵列班;鳃盖后缘具一眼班。背鳍具黑纵带,软条部与臀鳍黄色;腹鳍白色;尾鳍黄褐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近海的礁石区域,深度在30公尺以上。以底栖性的无脊椎动物,例如贝类和甲壳类等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台湾、日本、澳洲及帛琉海域等。台湾分布于南部及东北部。
渔业利用:小型之隆头鱼,体色鲜艳,常被当作观赏鱼,亦可食用,但肉质差,产量也不大,较无经济价值。以延绳钓或一支钓较容易上钩。 幼鱼各鳍接近透明 亚成鳍浅黄色,条纹边缘出现锯齿 成鱼条纹颜色由头部红色向尾部黑棕色过度,边缘呈锯齿状 易淆物种乌尾普提鱼
红薄荷龙(幼体)
Bodianus sepiacaudus(J)身色为棕黑色与白色相间,眼眶呈红色。尾鳍黑棕色,边缘有一圈白边。曼氏褶唇鱼
火花医生(幼体)
Labropsis manabei(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中部黑线穿过眼部。尾鳍为黑色,尾鳍上下边缘带白色。与Diproctacanthus xanthurus/黄尾双臀刺隆头鱼幼鱼几乎相同,不过与之相比背鳍更长。艾伦褶唇鱼
三色医生(幼体)
Labropsis alleni(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胸鳍基部有一个黑斑,尾鳍白色。黄尾双臀刺隆头鱼
黄尾飘飘(幼体)
Diproctacanthus xanthurus(J)体呈白色带有三条宽的黑色纵带,中部黑线穿过眼部。尾鳍为黑色,尾鳍上下边缘带白色。与Labropsis manabei/曼氏褶唇鱼幼鱼几乎相同,不过与之相比,背鳍较短。伊津普提鱼 - 伊津狐(幼体)
Bodianus izuensis(J)身色为棕红色与白色相间。尾鳍、臀鳍为透明。伊津普提鱼 - 伊津狐(亚成)
Bodianus izuensis(SA)身色为棕红色与白色相间。尾鳍、臀鳍为半透明黄色。身上的条纹边缘开始出现锯齿。益田普提鱼 - 益田狐(幼体)
Bodianus masudai(J)身色为棕黑色与米黄色相间。尾鳍黑棕色,边缘有一圈白边。钝头锦鱼 - 彩虹龙(幼体)
Thalassoma amblycephalum(J)主体为白色,中部以及背部有黑色线条,尾柄上下边缘为橙色。蓝头绿鹦嘴鱼(幼体)
Chlorurus sordidus(J)体呈棕红至黑色,有4条白色纵纹贯穿至尾柄。与C. spilurus/尾斑绿鹦嘴鱼不易区分,仅能从采集地加以推测。本种多分布于西太平洋,后者多分布于红海与印度洋,但栖息地有大量重叠区域。尾斑绿鹦嘴鱼(幼体)
Chlorurus spilurus(J)体呈深棕色,有4条白色的纵向条纹贯穿至尾柄。与C. sordidus/蓝头绿鹦嘴鱼不易区分,仅能从采集地加以推测。本种多分布于红海与印度洋,后者则多分布于西太平洋,但栖息地有大量重叠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