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Mammalia / 哺乳纲Theria / 兽亚纲Eutheria / 真兽下纲Laurasiatheria / 劳亚兽总目Artiodactyla / 偶蹄目Whippomorpha / 鲸河马形亚目Cetacea / 鲸下目Mysticeti / 须鲸小目Balaenopteridae / 须鲸科Balaenoptera / 须鲸属Balaenoptera musculus / 蓝鲸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偶蹄目>须鲸科>须鲸属>蓝鲸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rtiodactyla/偶蹄目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约220种。90%的现存有蹄动物都属此目。以Bovoidea/牛总科最为繁盛。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形态 1904~1920年间在南极捕获的一头雌鲸体长33.58 m,这是用正确方法测量的最长的蓝鲸标本。1947年在南极捕获的一头长27.6 m的雌鲸,体重190 t,这是最重的记录。头部宽而较扁,呼吸孔前面和两侧有肉质的脊包围,一条纵脊自呼吸孔的脊伸至吻端。背鳍相对较小,呈三角形、钝圆形、镰刀形等,形状多变,位于吻端向后约3/4体长处。鳍肢长可达体长的1/4,梢端钝尖。宽阔的尾叶具有相对较直的后缘和显   著的缺刻。蓝鲸的体背面蓝灰色,下面色略浅至白色。头为均匀蓝色,背面和体侧面有杂斑。透过水面看,可呈现有杂斑的或均一的浅蓝色。体两侧、背面和腹部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杂斑,通常为浅底上有黑色斑,但有时相反。呼吸孔后的头顶处有1个人字斑,有时是头部与体部间颜色转变的界线。有55~88条长褶自喉部伸展达到或接近脐。口内有270~395对黑色的、宽基部的鲸须板。最大的鲸须板长不到1 m,宽大于长。   吻突的两侧缘外凸,前颌骨腭面后端急止于距上颌骨后端较远处,头骨背面的额骨比其他须鲸的窄。   椎式:C7,T15~16,L14~16,Ca26~27=64~65.。   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蓝鲸是最大的须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体型最大的动物。其实,除少数最大的个体外,许多蓝鲸个体的大小与长须鲸和塞鲸的成体相似。蓝鲸的体形与所有的须鲸类一样,也呈细长的流线形。从背面看头部宽而呈“U”形,侧面观较扁平。沿头部背面的中央有1条隆起的脊,止于围绕呼吸孔的“防溅瓣”。鳍肢长而钝尖。背鳍相对较小,位于吻端向后约3/4体长处。宽阔的尾叶具有相对较直的后缘和显著的缺刻。   生物学:蓝鲸属大洋性动物,但它来到近岸海域摄食,在某些地区并可能在此   繁殖。从赤道到南北两半球的流冰群边缘都可见到蓝鲸,在两半球的夏季大多作游向极地的迁移。蓝鲸常单独或成对,但在主要摄食场可形成一些10余头或更多鲸组成的松散的群聚。喷潮高而细,可达9 m或更高。浅潜水间隔12~20 s,深潜水10~30 min。常在10~20次浅潜水后,作一次深潜水。快速潜水和深潜水前,常见到尾叶举出水面。有些蓝鲸作意料不到的跃水行为。摄食时游速2~6.5 km/h,洄游时5~33 km/h,受惊时最高可达20~48 km/h。北半球的蓝鲸在晚秋和冬季交配和产仔。雌鲸在体长21~23 m时达性成熟,雄鲸性成熟体长为20~21 m。性成熟_以后,雌性蓝鲸每2~3年产1仔。妊娠期10~11个月,新生仔鲸长6~7 m。哺乳期7个月,断奶时幼鲸体长约16 m。蓝鲸的食物主要是磷虾类,北太平洋蓝鲸的主要食物包括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Thysanoessa spinifera 和T.inermis 等。在其摄食场,可见到蓝鲸常侧身或腹面向上冲过一些巨大的磷虾群。内寄生物有寄生在小肠的日本球茎体棘头虫 Bolbosoma nipponicum 和肾脏内的粗尾线虫 Crassicauda crassicauda。外寄生物和偏利共生物有鲸须上的 Balaenophilus和Odotobius,皮肤上的须鲸藤壶 Penella、泊来藤壶 Xenobalanus 和条茗荷 Conchoderma等。染色体组2n=44,32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0条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   由于体大和价值高,蓝鲸很早就成为猎捕的目标。在19世纪后期,捕猎主要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进行,导致那里的蓝鲸资源很快枯竭。20世纪初,主要的捕猎移到了南极。对蓝鲸的猎捕,在1930~1931年捕鲸季达到最高峰,全世界捕杀的蓝鲸达到了30 000头。20世纪上半叶,在南极被杀的蓝鲸总数达到325 000~360 000头。这种猎捕把蓝鲸推到了绝灭的边缘。1964年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成员国一致同意停止   捕猎蓝鲸以后,仍有非IWC成员国偶尔捕杀蓝鲸。目前,蓝鲸的数量很少。据IWC的统计,1985~1986和1990~1991年间南半球的蓝鲸数只有约460头。在《2000 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蓝鲸被列为濒危(EN)等级。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各大洋。   国内分布:黄海和东海:台湾。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