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Leucosiidae/玉蟹科蟹类的简略描述。
栖息于泥沙基质区,头胸甲突起均匀,靠近前侧突起呈长锥状。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长卵圆形,背面密覆近等大的尖颗粒,肝区稍隆起,心、肠区与鳃区之间有浅沟。额不很突起,分成两钝齿,有的齿端尖锐,背面具小而锐颗粒。侧缘(包括肠区)齿共有11枚,后5枚较大,前两枚很小,尤其是第2枚很不明显,各刺的边缘又有颗粒状小刺。
第3颚足表面密具细颗粒,外肢瘦长,内肢长节小,呈钝三角形,表面中部稍凹,座节大,其长度约为长节的2倍,在雄性座节近中线内侧较低洼,颗粒较小而稀,而雌性座节近中线有1纵列刚毛,毛的内侧低洼,表面光滑。
螯足长节呈圆柱形,微弯,背、腹面均有颗粒,而基半部的颗粒较末半部的粗,边缘的颗粒较尖锐。腕节小,也密具细颗粒。掌节粗短,基半部粗,末半部逐渐收敛,其最大宽度为长节的2倍。指节长而细,约为掌节长度的1.5倍,两指表面光滑而有光泽,内缘有细锯齿及稀疏刚毛,外缘也有刚毛。
雄性腹部呈长三角形,分为5节(第3至第5节愈合):第6节长为宽的1.3倍,尾节短于第6节,表面具细颗粒。雌性腹部长卵圆形,也分为5节(第3至第6节愈合):愈合节基部及两侧有细颗粒,其中央隆起。
雄性第1腹肢瘦长,有刚毛,末部弯向背面,末端开口犹如壶嘴。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27.2 24.0
♂ 23.0 21.0
♀(抱卵) 29.8 27.0
♀(抱卵) 23.0 20.7。
生境信息:栖息于32—109m的泥质砂或软泥底,4—7月份可采到抱卵雌蟹。
海拔范围:栖息于32—109m的泥质砂或软泥底。
繁殖特征:4—7月份可采到抱卵雌蟹。
国外分布:日本和澳大利亚(昆士兰)。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
分类讨论:附注 本种与十一刺栗壳蟹Arcanica undecimspinosa及圆十一刺栗壳蟹Arcania novemspinosa相似,但本种的头胸甲长卵圆形,具刺状颗粒,边缘刺的前两枚小而不明显,额不突出,背面具锐颗粒,螯足长节后缘基部无刺以及雄性第1腹肢的形状均与上述两种有显著不同,而这些特征相当稳定以及本种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因此同意Campbell(1971)的意见,将这种不再作为亚种,而应给予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