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钝塘鳢Amblyeleotris bleekeri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Gobiaria / 鰕虎鱼总目Gobiiformes / 鰕虎目Gobioidei / 鰕虎亚目Gobiidae / 鰕虎科Gobiinae / 鰕虎亚科Amblyeleotris / 钝塘鳢属Amblyeleotris bleekeri / 布氏钝塘鳢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鰕虎目>鰕虎科>钝塘鳢属>布氏钝塘鳢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无脊椎动物安全
珊瑚安全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详情可查看Gobiidae/鰕虎科鱼类的通用描述。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头体扁平。眼大。口大而斜,上颌延伸至眼眶后缘垂线;下颌有3-4列的近圆锥形齿,外列齿细长且各自分离,内部齿往内弯曲,每边各2-3颗大犬齿。吻部颇钝,比眼眶短。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为一圆孔。鳃盖与前鳃盖缘平滑。第一背鳍 Ⅵ;第二背鳍Ⅰ/13;臀鳍Ⅰ/14;胸鳍19。体前部被微小圆鳞,体后部被栉鳞;纵列鳞62~63;横列鳞21;背鳍前鳞 0。腹鳍愈合膜处较低,且缺乏舌系带。体为白色底色,在身上具有五条棕色纵斑,在纵斑与纵斑之间又有许多棕色斑纹呈现出[111]的图案,中间列较前及后列为短,有时呈锯齿状;体背侧具8个褐斑;鳃裂上方至尾鳍有一列褐色圆斑。眼球之眼间骨侧有两个灰棕色斑纹。颊部有数个淡蓝斑;一条细而明显的黑褐色纵纹,从眼后方延伸至鳃裂上方。鳃盖上半部有一深褐色斑纹。上唇正后方有一深褐色圆斑。吻部有一对褐色斑。第一背鳍上具数条浅黄色斜纹,并可能掺杂灰白色条纹;第二背鳍基上有一条淡紫灰带,并散布有约35个黄圆斑,约略排成2-3列;胸鳍淡白色,胸鳍基上有一条橙色横纹,胸鳍基上部另有一明显的深褐色斑点;臀鳍白色,末梢紫灰色,有2-3个浅黄斑;尾鳍半透明,有一个C形褐色斑纹;腹鳍淡黄灰色。   栖息生态:暖水性近岸中小型底层鱼类,生活于沿岸或珊瑚礁沙砾底质上,常与枪虾共生。   地理分布:台湾的特有种,模式标本是发现于台湾东北部及澎湖群岛。   渔业利用:小型鱼类,不具渔业价值。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