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吊
/
黑鳃刺尾鱼
Acanthurus pyroferus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
Acanthuriformes / 刺尾鱼目
Acanthuroidei / 刺尾鱼亚目
Acanthuridae / 刺尾鱼科
Acanthurinae / 刺尾鱼亚科
Acanthurini / 刺尾鱼族
Acanthurus /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pyroferus / 黑鳃刺尾鱼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刺尾鱼目
>
刺尾鱼科
>
刺尾鱼属
>
黑鳃刺尾鱼
特性标签
环境 耐受度
开口 转饵
疾病 抗性
综合 寿命
适合 混养
价格 亲民
咸水环境
有市售
幼体成体体色不同
素食
常见
成体雌雄异体,形态相似
具食用价值
中国有分布
除藻
珊瑚安全
无脊椎动物安全
简介
《水族名录》原创内容版权,谢绝转载
Acanthurus pyroferus/黑鳃刺尾鱼
台译火红刺尾鲷,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黄吊,常见的名称还有巧克力吊、柠檬吊、食屎吊。
黄吊
主要栖息于
潟湖
外侧或礁区面向海的一侧,它们喜欢待在珊瑚和礁石混合区或者礁石底部的沙区,以附着藻类、硅藻或有机碎屑为食。幼鱼活动水深3米以内,成鱼则一般在3至40米,最深可达60米。该鱼一般独自行动。 这种鱼有一种很独特的能力,即幼鱼会拟态成
Centropyge/刺尻鱼属
的鱼类。其主要原因是这些
Pomacanthidae/刺盖鱼科
的小型鱼类,生性害羞,活动很隐密,因此掠食者早已学习到不可能捕食到它们。
黑鳃刺尾鱼
幼鱼有三种体色:第一种,通体呈黄色,此为模仿
Centropyge heraldi/海氏刺尻鱼(黄新娘)
的体色,是最常买到的种类,也是
黄吊
命名的由来;第二种常见于
关岛
,它们会模仿
Centropyge flavissima/黄刺尻鱼(蓝眼黄新娘)
的体色;而在
帕劳
没有
黄刺尻鱼
,它就模仿
Centropyge vrolikii/福氏刺尻鱼(黑尾新娘)
的体色。它们不仅颜色极为相似,就连尾鳍的形状也模仿
刺尻鱼属
的鱼长成圆弧形,不过仔细观察嘴和背鳍的形状就可以作出区分。 随着
黑鳃刺尾鱼
的成长,其身体逐渐变为黄褐色,最终变为暗褐色。成体体侧不具线纹,胸鳍基部上下有大片橙色的色斑,鳃盖后部有一条宽而斜的黑色色带,尾鳍也变成月牙状。 叫
食屎吊
的鱼不少,主要原因是它们喜欢跟在仙类,也就是
刺盖鱼科
的大鱼后面,食用它们未消化彻底的排泄物。
黄吊
水族箱内一般饲养的都是幼体,其明亮的黄色十分显眼。
黄吊
在水族箱内会遍寻角落吃掉各种藻类,
Rhodophyta/红藻门
、
Phaeophyceae/褐藻纲
还有
Chlorophyta/绿藻门
统统照单全收。开口后它可以接受任何饵料,只要注意补充植物性饵料即可。
黑鳃刺尾鱼
不会伤害珊瑚,也不会伤害无脊椎动物,更难得的是,虽然野生个体喜欢独自行动,但即使同时饲养两条也不会终日打得不可开交。可惜随着它的长大,其鲜艳的黄色会逐渐变为褐色,观赏性大为降低,名字也由黄吊变为了巧克力吊。 大型的个体可以食用,剥皮后煮汤,味道鲜美。
在小程序内显示全部内容
幼鱼(1)
模仿Centropyge heraldi的体色,通体呈黄色,鳃盖内部呈黑色,尾鳍呈圆弧状
幼鱼(2)
模仿Centropyge flavissima的体色,身体呈黄色,鳃盖、背鳍、臀鳍及尾鳍具蓝色边缘
幼鱼(3)
模仿Centropyge vrolikii的体色,体前部呈淡灰绿,后部变黑
亚成
身体开始变暗,鳃部的黑色区域变大,尾鳍逐渐变为月牙状
成鱼
体呈暗褐色,胸鳍基部上下有橙色色斑,鳃盖后有黑色色带,尾鳍逐渐变为月牙状
特殊幼体,结合Centropyge flavissima与Centropyge vrolikii的体色
特殊体色个体
品种/品相 [2]
A. p. var.pseudovrolikii (蓝边老虎吊)
常见于帕劳,它们会模仿Centropyge vrolikii/福氏刺尻鱼的体色。东南亚线也有产出,国内常以蓝边老虎吊的名字命名,价格亲民。此体色的个体部分鱼商会误认作A. chronixis/黑斑刺尾鱼。
A. p. var.pseudoflavissima (汤加黄吊)
常见于关岛,它们会模仿Centropyge flavissima/黄刺尻鱼的体色,由于国内此种往往产自汤加,故一般称作汤加黄吊,价格昂贵。
分布
←
马克萨斯群岛
塞舌尔
→
日本南部
↓
大堡礁
↑
新喀里多尼亚
↑
加罗林群岛(千禧岛)
✹
印度洋
太平洋
黄吊
模式种位于
加罗林群岛(千禧岛)/Caroline Islands
,广泛分布于
印度洋
与
太平洋
,西起
塞舌尔
,东至
马克萨斯群岛/Marquesas Islands
与
土阿莫土列岛/Tuamotu Archipelago
,南起
大堡礁
与
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
,北至
日本南部
。
易淆物种
黄高鳍刺尾鱼 - 黄金吊
Zebrasoma flavescens
鱼体近似为三角形,体色一致为明亮的黄色。两侧尾部有白色的尾刺。
蓝刺尾鱼 - 紫蓝吊(幼体)
Acanthurus coeruleus(J)
鱼体呈黄色,随着长大开始长出深色的横条纹。眼眶呈蓝色,背鳍以及臀鳍带有蓝边。
橙斑刺尾鱼 - 一字吊(幼体)
Acanthurus olivaceus(J)
鱼体呈卵形,整体鲜黄色,眼后方有一条一字状的橙色斑块,幼体时不易辨别,随着长大色斑会越来越明显。
黑鳃刺尾鱼 - 黄吊(幼体1)
Acanthurus pyroferus(J1)
此类幼体身体呈卵形,黄色。幼体黄色的鱼类很多,但它有一个区别于其他鱼类的显著特点——鳃盖内呈黑色,即使幼体也是如此。这也是其黑鳃刺尾鱼命名的由来。
海氏刺尻鱼 - 黄新娘
Centropyge heraldi
鱼体呈醒目的黄色,尾鳍为圆弧形,背鳍前部上方有尖状棘条。它一般为纯色,但许多变体会有黑色的色斑。
黑鳃刺尾鱼 黄吊(汤加黄吊)
Acanthurus pyroferus var.pseudoflavissima
此类幼体身体呈呈黄色,眼框、鳃盖以及各鳍的边呈缘蓝色。模仿Centropyge flavissima的体色,但背鳍没有尖状棘条。
黄刺尻鱼 - 蓝眼黄新娘
Centropyge flavissima
鱼体呈醒目的黄色,眼框、鳃盖以及各鳍的边呈蓝色。背鳍前部上方有尖状棘条。
截尾栉齿刺尾鱼 东非金眼吊(幼体)
Ctenochaetus truncatus(J)
身体呈黄色,头部密布浅色斑点。其尾鳍臀鳍末端略呈尖形,眼眶为明亮的金黄色。尾鳍形状不内凹,凭此可与C. flavicauda做出区分。
青唇栉齿刺尾鱼 蓝嘴吊(幼体)
Ctenochaetus cyanocheilus(J)
身体呈黄色,头部有斑点,嘴唇隐约可见青色。
黑鳃刺尾鱼 黄吊(蓝边老虎吊)
Acanthurus pyroferus var.pseudovrolikii
此类幼体身体呈卵形,前部呈淡灰绿色,后部逐渐变黑色,鳃盖内呈黑色。模仿Centropyge vrolikii的体色,但背鳍没有尖状棘条,边缘的黄色也较小。
福氏刺尻鱼 - 黑尾新娘
Centropyge vrolikii
鱼呈浅褐色,在身体和鱼鳍的后三分之一位置开始变黑。背鳍前部上方有尖状棘条,且有带有橙黄色的边。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