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大眼鲷Priacanthus blochii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Priacanthiformes / 大眼鲷目Priacanthidae / 大眼鲷科Priacanthus / 大眼鲷属Priacanthus blochii / 布氏大眼鲷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大眼鲷目>大眼鲷科>大眼鲷属>布氏大眼鲷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ctinopteri/辐鳍鱼纲鱼类的简略描述。   体被硬鳞、圆鳞、或带鳞。偶鳍,无内鼻孔,绝大多数种类具鳔。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Priacanthus blochii/布氏大眼鲷,牡丹眼鱼,是一种海洋辐鳍鱼类,属于眼鱼科的大眼鱼。该物种的其他常用名包括布氏大眼鱼、斑点大眼鱼、玻璃眼大眼鱼、短鳍大眼鱼、银大眼鱼和大眼鱼。   描述:布氏大眼鲷体呈红色,通常体长40厘米。侧线上有约15个暗色斑点。腹鳍和中鳍均呈暗红色。在前3根腹鳍射线的基部有一个黑斑。它可以随心情变化体色。   分布状况:布氏大眼鲷分布于南非法属波利尼西亚水域。其分布范围向南至澳大利亚,向北至日本南部水域。在复活节岛红海也有记录。   生境信息:布氏大眼鲷生活在水深8至250米的洞穴或岩架下,栖息于潟湖和外礁。经常出现在淤泥区域。该物种通常单独出现或以小群体形式活动。   物种描述与词源:布氏大眼鲷于1853年首次由荷兰鱼类学家和爬行动物学家Pieter Bleeker (1819-1874)正式描述,模式产地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Jakarta爪哇海东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部的锡博加/Sibogha东印度洋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安汶岛/Ambon Island安汶湾/Ambon Bay。德国动物学家Marcus Elieser Bloch (1723-1799)在Bleeker的描述中被多次提及,该物种的种加词很可能是为了纪念Bloch。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