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鳗/
斑竹花蛇鳗Myrichthys colubrin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Elopocephalai / 海鲢高群Anguillomorpha / 鳗鲡总目Anguilliformes / 鳗鲡目Congroidei / 康吉鳗亚目Ophichthidae / 蛇鳗科Ophichthinae / 蛇鳗亚科Myrichthys / 花蛇鳗属Myrichthys colubrinus / 斑竹花蛇鳗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鳗鲡目>蛇鳗科>花蛇鳗属>斑竹花蛇鳗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Myrichthys colubrinus/斑竹花蛇鳗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竹节鳗,常见的名称还有竹节花蛇鳗。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guilliformes/鳗鲡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约800种。类似蛇形,最长达4米,腹鳍退化,部分种类无胸鳍。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长为体高之36.5倍,头长之14.6倍;尾长为头与躯干之1.4倍;头长为吻长之5.0倍;吻长为眼径之1.4倍。吻突出,短粗;上颌较下颌长且大;口裂延伸超过眼之后缘;齿短小,圆锥状;上下颌骨齿,锄骨齿及前上颌骨齿均为2列;背鳍起点在鳃裂之前;背、臀鳍发达,鳍条较高,止于尾端前方;胸鳍短小,末端宽;无尾鳍。体白色至淡褐色;除了眼前及头中部各具不完整的黑色环带外,体侧另有24-28个黑色环带,环带间及背中线常有1列外深内浅的深色眼斑,或部分存在,或完全无眼斑;吻及尾部之尖端为白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区,常见于沙泥底质和水草丰润的浅滩,善于用尾尖钻穴。日行性,以无脊椎动物或小鱼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东非、红海,东至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南到西澳、新加勒多尼亚等。台湾见于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   渔业利用:偶见物种,无任何渔业利用,仅具有研究价值。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