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狗头
/
白点叉鼻鲀
Arothron meleagris
生物学分类
Biota / 生物区
Neomura / 新壁总域
Eukaryota / 真核域
Animalia / 动物界
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
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
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
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
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
Teleostei / 真骨下纲
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
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
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
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
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
Ctenosquamata / 栉鳞派
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
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
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
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
Tetraodontiformes / 鲀形目
Tetraodontoidei / 鲀亚目
Tetraodontidae / 鲀科
Arothron / 叉鼻鲀属
Arothron meleagris / 白点叉鼻鲀
中文
学名
精简
详细
…
>
鲀形目
>
鲀科
>
叉鼻鲀属
>
白点叉鼻鲀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有市售
河鲀毒素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Arothron meleagris/白点叉鼻鲀
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斑点狗头,常见的名称还有珍珠狗头、辐射狗头。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
Tetraodontidae/鲀科
鱼类的简略描述。 没有腹鳍,游速不快。淡水海水均有,食性多样,部分种类有毒。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体头部粗圆,尾柄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无鼻孔,两侧各具一个叉状鼻突起。除吻端、鳃孔周围与尾柄外,全身布满小棘。背鳍圆形至稍微尖形,位于体后部,具软条10-12;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0-12;无腹鳍;胸鳍宽短,后缘呈圆弧形;尾鳍宽大,呈圆弧形。头、体背面和侧面褐色或墨绿色,密布许多小形白色圆点,斑点小于瞳孔,亦分布于胸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基底部分。背、臀鳍灰黑色;胸鳍淡色;尾鳍暗色。 栖息生态: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的泻湖及海藻床之礁区。行独立生活。主要以珊瑚枝芽的尖端为食,同时亦以藻类、海绵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泛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墨西哥、巴拿马,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群岛,南至罗得豪岛及依斯特群岛。台湾主要分布于南部、东部、小琉球、绿岛及兰屿海域。 渔业利用:肝脏及卵巢具剧毒,不可食用。常被当做观赏用鱼于水族馆展示。
幼鱼
幼体与成体体色一致
轻微黄化个体
品种/品相 [1]
A. m. f.golden (黄金狗头)
此鱼会发生程度不一的黄化现象,市面偶见黄化较彻底的个体,一般叫作黄金狗头,价格昂贵。
鱼友评论